申能國際綠色展示館以清潔能源的開發運用及綠色金融創新為主要內容,致力于成為陸家嘴金融城宣傳綠色低碳和節能環保的新窗口,成為展示申能清潔能源發展和綠色金融實踐的新平臺。
展示館包含了綠色能源互動、申能綠色能源項目、未來能源城市沙盤、申能低碳科技長廊、綠色金融等多個展示區,采用數字光影、人體感應等多媒體技術和互動手段,動態展示世界能源變革歷史和能源類型,呈現申能35年來聚焦能源主業、積極拓展新興綠色能源版圖以及堅持產融并舉、探索綠色金融創新的生動實踐。


太陽能、天然氣、風能和氫能四根光影能量柱將綠色低碳能源的知識娓娓道來,也預示著這四種能源將支撐起人類綠色低碳的美好未來。






深圳信可威20年專業從事上市企業展廳設計、展覽展示活動策劃、展臺設計搭建的優質、優秀、性價比高、價格透明、靠譜、優惠便宜實惠最好展廳設計公司,憑借多年的市場經驗和質量保障,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倉儲、全國巡展等全流程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開發商場、專賣店規劃、設計、制作、會議活動策劃和現場布置、平面廣告創意策劃等多項服務。

那時的展廳,不似今日酷炫吊炸天、科技感十足,它們更像是穿著舊式衣裳的老者,講述著那個時代特有的質樸與純真。燈光昏黃而單一,沒有LED的璀璨奪目,只有白熾燈下那抹溫暖的黃暈,緩緩鋪灑在每一件展品之上,為它們披上了一層柔和而略帶懷舊的光澤。展板設計簡單直白,色彩搭配往往局限于黑白灰或是幾抹鮮艷的紅藍綠,雖顯單調,卻也透露出一種不加修飾的真實與直接。

“器成于火,道成于德”,瓷器自誕生之日起,便以超脫器物之用的姿態,成為中華文明的精神圖騰。它不是靜止的陳列品,而是流動的文明史詩;不是孤立的工藝品,而是多維度的文化載體。當我們以“大歷史觀”審視瓷器文化,會發現其發展軌跡恰如一條奔涌的文明長河——從原始陶器的質樸渾厚,到青瓷的溫潤如玉,從宋瓷的極簡美學,到元青花的絢爛交融,每一段波濤都映照著人類對美的追求、對道的體悟、對文明的傳承。這種跨越時空的永恒之光,正是瓷器文化展示的深層邏輯與終極價值。

成都博物館是西南地區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城市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已有65年的歷史。自新館建成開放6年來已接待觀眾近1600萬人次。博物館掛成都中國皮影博物館牌子,是2006年國務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國字號博物館。

“邯創新中心”將立足全球科技創新的最前沿,緊跟國際科技發展趨勢與產業動態,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展示平臺。通過引入邯鄲及浙大先進的展示理念與科技成果,館內將呈現各類國際化的科技項目和創新應用,向世界展示邯鄲市在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

安徽科技館,這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科技殿堂,以其獨特的建筑設計和豐富的展覽內容,吸引著無數科技愛好者和求知者的目光。館建筑整體設計采用宇宙動態運行的科普理念,通過優美的空間螺旋曲線,形象展示太空運行的奧秘。項目建設堅持“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標準,突出青少年科普教育功能定位,注重科學精神的引領,強調兩者之間既要錯位互補、又要有機融合,共同打造全省科學普及和青少年科學教育的主陣地。

這一膾炙人口的名句大意是說,遇到彼此了解賞識、親密無間的摯友,縱使是暢飲千杯也仍覺不夠。形容志趣相投的人惺惺相惜,聚在一起總不生厭。

曾經年少的我們,已為人父母,看著孩子天真無邪的笑容,也會懷念起自己的青蔥歲月想起那些泛黃的畫面,回憶起童年的樂趣,如果有一個追憶童年的博物館,那該是什么樣子呢?

在宜賓市博物院的宏偉殿堂中,一場穿越時空的歷史盛宴正緩緩拉開序幕。這里,是《我住長江頭——宜賓歷史文化陳列》的所在地,一個以“江”為媒,串聯起宜賓從古至今輝煌篇章的展覽空間。展覽總面積約1950平方米,精心挑選并展出了600余件(套)珍貴文物,它們如同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宜賓的過往與輝煌。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品總數約11萬件,分十五大類:書畫、金屬、陶瓷、工藝、證章、文獻、印刷、紡織品、石刻、錢幣、照片、剪紙、郵票、唱片和其他雜項等。其中1841年江南提督陳化成督造的振遠將軍銅炮、1880年吳猷豫園宴樂圖軸、1895年英商道白生公司制清花機、清末點石齋畫報原稿、1911年民國總統候選人提名及當選人斗方、1923年上海匯豐銀行銅獅、民國百子大禮轎、民國柳亞子主編《上海通志稿》稿本、老上海地圖、《徵信錄》等都是館藏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