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重要場所的紅色展廳,其設計不僅僅是一個美學和技術的結合,更是對歷史、文化和教育的深度挖掘與展現。然而,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紅色革命展廳作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面臨著諸多難點和挑戰。只做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我們結合多年的黨建品牌設計經驗,總結出一下幾個關鍵點,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去探尋答案。
一、擺脫定位迷局,明確展廳方向
當下全國各地的文旅展館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紅色文旅磅礴發展的背后也暴露著,一個地方的品牌做出效果了,其他地方相繼效仿、照搬,短期可能成效顯著,久而久之便會出現展館流于形式,并無深刻內涵,地方紅色文化也沒有一個主題鮮明,脈絡清晰的發展路徑。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要做好三個“明確”:
1、明確“我是誰”:
是側重歷史的紅色文化展廳?是服務黨員群眾的黨群服務中心?還是展現企業/單位黨建成果的特色黨建展廳?用途是核心。
2、明確“為誰做”:
主要面向內部黨員、合作伙伴,還是社會公眾?受眾決定內容深度與表達方式。
3、明確“有何不同”:
結合地域特色、單位屬性、黨建亮點(如特色活動、創新模式),提煉獨一無二的核心特色與記憶點。定位不清,特色難顯!
做好著三個明確,還有堅持“實事求是,尊重歷史”的態度,紅色展廳的靈魂貴在真實,歷史容不得半點虛構。例如在主題展廳籌備時,如果出現歷史史料的真實性疑慮,我們一定要要查閱了大量史料,找到確切記載,才能將其納入展陳,用 “頑固”、“較真” 的態度對待歷史,才能讓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后人推敲。
二、突破主題亂流,打造“獨樹一幟”
主題是展廳的靈魂指引,若主題渙散,展廳就像零散拼圖。曾有企業黨建展廳,想體現黨建引領企業發展,卻一會兒展示黨史大事件,一會兒羅列企業日常活動,展區設計元素也雜亂,紅、藍、金等顏色隨意搭配,觀眾很難感受到企業黨建的核心價值與傳承創新。
企業作為科技型單位,在黨建中融入科技元素,主題精準概括黨建引領企業以科技報國的核心價值,體現從黨的科技思想傳承,到現代企業以科技助力黨建工作創新。
展區內容上,從黨的科技政策沿革展示歷史傳承,到企業黨員參與科技攻關、用科技手段開展黨建活動(如線上黨史知識競賽系統、VR 黨建學習場景 )等現代創新內容,都圍繞主題。設計元素統一用科技感與紅色融合的風格,如紅色線條勾勒科技感的幾何造型,搭配電子屏動態展示,形成統一、連貫的視覺沖擊,觀眾參觀時能清晰感受到企業黨建 “傳承紅色,以科技為翼助力發展” 的脈絡,產生情感共鳴,深刻理解企業黨建特色。
三、突破形式桎梏,智慧展廳沉浸敘事
讓展廳成為“敘事者”,讓“老物件”活起來,當我們走進每一個主題展廳,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面面展墻,更是一段歷史歲月的史詩;觸摸的不僅是一件件文物,更是一段段滾燙的記憶。如何讓這些紅色歷史不再停留在教科書里,而是成為能與參觀者一秒入戲,可以對話的 “活教材”?這就要在空間設計和故事呈現上下功夫。
1、要善于用空間講述故事:入口處設計成狹窄通道,營造攀山登峰,突破封鎖線 的壓迫感;
走到 “遵義會議” 展區,空間豁然開朗,象征歷史轉折的曙光;
2、要善于用科技烘氛圍:雪山展區降低溫度,依托虛擬現實技術,搭配風雪特效,觀眾戴上 VR 設備,能 “置身” 某次重要戰役,感受槍林彈雨、戰友并肩作戰的場景,沉浸式體會革命艱辛
3、要善于用裝飾引回憶:多用老木頭、夯土、石材做裝飾,擺放日常使用、帶著 “時光痕跡” 的老物件
4、要善于用光影講故事:艱苦歲月用暖調暗光,勝利時刻用明亮光線
以上圖所展示的渡江戰役”場景為例,謳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場景的展品內容非常豐富,其中包含一級標題版、圖文展板、人物雕塑、浮雕造型墻、金屬立體字、展柜、燈箱、多媒體等重要文物展品,光影的過渡變化也很自然,既有突出翻越大雪山時艱苦環境的冷色調,也有勝利跨江會師后讓人喜悅的暖色調。
同樣的也可以設置互動觸摸屏,開展黨史知識問答、模擬線上黨課,答對問題有紅色勛章獎勵,答錯可查看詳細講解深化理解;互動沙盤,演示革命根據地發展歷程,通過觸摸操作,直觀看到區域拓展、政策推行等變化,感受黨建引領發展的磅礴力量。從傳統宣傳墻的的 “被動看” 變為 “主動玩、主動學”,學員們真正能參與進來,才能讓黨建展廳真正 “活” 起來、“潮” 起來,成為紅色教育的熱門打卡地。
2025年廣東佛山國際塑料產業展覽會,GuangdongFoshanInternationalPlasticsExpo,展會時間:2025-03-10~03-12,開放時間:09:00:00-18:00:00,舉辦地址:中國-廣東,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工展路1號,展會行業:塑料橡膠,主辦單位: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舉辦周期:1年1屆,展覽面積:50014.00㎡,展商數量:950家,觀眾數量:51717人。
在福建博物院的廣闊展廳內,一場穿越時空的壯麗史詩正悄然上演,它引領著每一位踏入這片神圣領域的訪客,深入探索福建古代文明的璀璨與輝煌。這便是“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福建博物院基本陳列”,一個匯聚了數十萬年歷史精華,以文物為筆,以時間為軸,精心勾勒出的福建古代文明長卷。
壽文化,這一蘊含深厚歷史底蘊與人文情懷的文化現象,自其誕生之日起,便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它體現了人們對長壽的向往與追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壽縣,這座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壽文化更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與傳承,成為壽縣歷史文化的瑰寶。
整體展廳通過空間氛圍營造,以場景復原接景畫的形式,配合動態影像,全景生動流域美麗的自然風光,物產資源。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歷史陳列,立足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聚焦1923年6月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挖掘歷史細節,突顯關鍵人物,全面生動準確地展現中共三大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貢獻。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前沿科技如同破曉的曙光,照亮了人類前行的道路。人工智能(AI),這一昔日科幻小說中的概念,如今已悄然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以其深厚的科技底蘊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成為了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的前沿陣地。上海·人工智能展廳,正是這一時代浪潮中的璀璨明珠,它不僅記錄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更展望了未來的無限可能。
方案通過前沿的視覺語言、沉浸的呈現方式和互動的空間體驗,為超級總部基地的城市理念和價值觀賦形置景。聲音和動態影像不露痕跡地融入場景,對展品及歷史背景進行補充解釋的同時,也使展覽跳脫出按部就班的敘述,完成錯時性與戲劇感的營造。展覽不僅通過沉浸式的蒙太奇空間體驗幫助不同背景的觀眾更主動地參與進敘事之中,同時延續了工作室對于多角度敘事的探索,建立空間、物與文字的關聯,為單一空間賦予多種敘事的可能性和閱讀深度。展陳描繪出超級總部基地在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作為城市門戶的藍圖,展現城市建設成果,用國際化視野、前瞻性思維、創新性的設計打造了符合超總基地的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展示空間,共同見證深圳這座充滿機遇和活力的大都市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在當今城市發展的脈絡中,社區服務中心(或稱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已悄然成為居民生活的核心錨點。它超越了傳統行政場所的范疇,日益演變為集政務服務、鄰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是政策落地、服務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區情感、展現時代風貌、傳遞文明理念的生動載體。
在CEATEC盛大舞臺上,索尼公司以其“面向未來,所有能力的人都能分享Kando(情感)”的主題展位,向世界展示了其對包容性設計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的展示,更是一次關于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