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的戰略支點,依托國家級經開區、僑夢苑創新基地、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等多重政策疊加優勢,已構建起“戰略樞紐+產業引擎+創新高地”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自1988年成立以來,開發區從昔日的城郊荒地蛻變為廣州東部樞紐核心區,形成以永寧大道為軸心的泛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生命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2024年工業總產值突破3200億元,占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18.7%?。 通過《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的法治化賦能,開發區獲得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聯席會議制度支持、23條政務服務綠色通道等政策紅利?,實現“規劃審批—土地供應—產業扶持”全流程自主決策。當前正以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為引擎,聯動新白廣城際、廣汕高鐵等軌道交通網絡,打造“1小時灣區經濟圈”和“海陸空鐵”多式聯運體系,2024年國際班列開行量占全省42%?。在產業生態構建上,形成“雙核驅動+多元協同”模式:以廣汽本田、北汽新能源為核心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集聚企業超200家,本土配套率達75%;以增芯項目為引領的集成電路產業,帶動越海集成、國顯科技等40余家上下游企業形成“設計—制造—封裝”完整鏈條?。 科技創新方面,開發區通過國家級僑夢苑引進123個華僑華人項目,建成12個“眾創空間—加速器—產業園”孵化載體,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達4.2%,高于全市均值1.5個百分點?56。未來將重點拓展20個新興產業賽道,包括低空經濟、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通過TOD綜合開發片區和零碳示范園區建設,塑造“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的國際化現代產業新城?。
灣區高地
錨定戰略樞紐,激活發展勢能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北接廣州中心城區,南聯東莞、深圳,東臨惠州,是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黃金交匯點”。依托《廣州市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條例》的政策賦能,開發區以“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重要門戶”為核心定位,構建“一核兩翼三帶”空間格局,全面承接廣深雙城聯動溢出效應。2024年,廣州市政府將12項市級經濟管理權限下放至開發區管委會,涵蓋規劃審批、土地供應、產業扶持等領域,實現“區內事區內辦”的高效治理模式,為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基礎設施布局上,開發區以廣州東部樞紐為核心,推進“軌道上的灣區”建設:新白廣城際、廣汕高鐵、地鐵16號線等軌道交通網絡串聯大灣區11城,1小時直達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增城西站國際物流樞紐年吞吐量突破500萬噸,打造“海陸空鐵”多式聯運體系。同步建設中的增城開發區科技文化中心、國際會議中心等標志性項目,進一步強化其作為灣區要素流動“超級聯系人”的功能?。
智慧謀劃數字引擎驅動,創新生態重構 開發區以“數字孿生城市”理念構建全域智慧管理平臺,集成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產業鏈招商“熱力圖”、企業服務“云管家”三大系統,實現“規劃—建設—運營”全周期數字化管控?。通過5G+工業互聯網示范基地建設,已推動廣本增城工廠建成國內首個“黑燈車間”,生產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18%?。 在創新生態構建方面,開發區設立20億元規模的“灣區科創母基金”,重點投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依托國家級僑夢苑創新創業基地,實施“以僑引智”工程:累計引進華僑華人項目123個,其中諾貝爾獎工作站2個、院士團隊7個,形成“研發在港澳、轉化在增城”的協同創新模式?。2024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563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45%,科技創新指數躍居廣州各區前三?。
產業賦能集群裂變升級,鏈式生態崛起 ?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千億集群? 以廣汽本田增城工廠、北汽華南基地為“雙核”,集聚電裝、李爾、卡斯馬等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42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75%?。2024年啟動“氫能汽車產業園”建設,規劃年產10萬臺氫燃料電池系統,聯合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共建氫能技術研究院,推動“整車制造—核心部件—氫能基建”全鏈條布局?。同步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開放63公里V2X智慧道路,吸引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企業落地測試?。
金融科技與生命健康雙輪驅動? 金融科技領域,平安(增城)科技硅谷引入區塊鏈征信、跨境支付等16個標桿項目,設立50億元規模的供應鏈金融專項基金,服務中小微企業超2000家?。生命健康產業以前海人壽醫院、龍城國際醫療中心為依托,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療產業園,引進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建設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打造“預防—診療—康復”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鏈?。
科技創新策源成果轉化,生態雨林繁茂 開發區構建“1+N”創新平臺體系:“1”即國家級僑夢苑核心區,設立10萬平方米國際孵化器;“N”包括寶盛國際創新中心、珠江國際創業中心等12個專業載體,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四級培育鏈條?。實施“揭榜掛帥”機制,2024年發布37項“卡脖子”技術需求榜單,吸引大灣區高校院所47個團隊攻關,其中新型動力電池隔膜材料、超精密光學元件加工技術等6項成果已實現產業化?。 政策扶持方面,修訂《增城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扶持辦法》,對研發投入超億元企業給予30%補助,設立最高5000萬元科技成果轉化獎勵?5。2024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數達623家,R&D投入強度提升至4.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未來藍圖產城深度融合,國際范本示范 開發區以“三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理念推進東部中心建設:規劃建設8個TOD綜合開發片區,配建人才公寓、國際學校、星級酒店等設施,打造15分鐘優質生活圈?。重點推進珠江國際智能科技城、增城開發區科創谷等產城綜合體,提供“研發—中試—量產”一體化空間,吸引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團隊超300個?。在綠色發展維度,實施“碳畫像”診斷工程,建立企業碳排放數字賬戶,建設零碳示范園區3個,推廣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2024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2%?。同步推進鳳凰濕地公園、荔湖生態廊道建設,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生態格局,塑造“灣區綠芯”城市名片?。
2025年廣東佛山國際塑料產業展覽會,GuangdongFoshanInternationalPlasticsExpo,展會時間:2025-03-10~03-12,開放時間:09:00:00-18:00:00,舉辦地址:中國-廣東,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工展路1號,展會行業:塑料橡膠,主辦單位:廣東省塑料工業協會,舉辦周期:1年1屆,展覽面積:50014.00㎡,展商數量:950家,觀眾數量:51717人。
在洛陽市大唐宮建材城,藏著一家超有質感的瓷磚展廳,其簡約而不簡單,給人沉浸式選材體驗。
八幡屋磯五郎于1736年創立于長野,是一家創造了“信州特產首推七味”印象的老字號企業。和歌山八幡屋磯五郎零售Lab展覽以創新零售空間為主題,融合文化與科技元素,打造一個沉浸式購物和體驗環境。該展覽聚焦于日常生活與藝術的交融,通過精心設計的展區,展示未來零售模式的核心概念。入口處采用流線型結構和柔和燈光,引導訪客進入一個多層互動區域,首先是中央展示臺,利用投影映射技術呈現商品故事,強調產品與文化背景的關聯,讓觀眾感受到零售的藝術性。
在2024年11月6日這個金秋送爽的日子里,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再次迎來了全球矚目的盛事——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不僅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更是全球企業展示創新成果、拓展國際市場的絕佳平臺。在本屆進博會上,資生堂,這一享譽全球的美妝巨頭,連續第六年參展,并以一個全新的面貌——“資創園”,驚艷亮相6.1號消費品館,為全球觀眾帶來了一場關于美的盛宴。
原建筑序廳空間為6900mm寬、10000mm進深, 擁有良好的縱深感,為此,我們設計孫中山鄧世昌、張弼士以圓雕的形象迎面走來,背后跟隨諸位膠東革命志士、政軍人物、文藝名人、實業楷模奮勇向前,追求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觀眾可穿行其中,感受與這些名人同行的信念,兩側藝術肌理墻以開放的形態寓意開拓、拼搏精神的延續與傳播。
重慶寸灘國際新城展示中心,它不僅僅代表著寸灘最新規劃的展示窗口,而是凝聚兩江新區寸灘精神、代表重慶在新一輪發展中城市態度的前瞻性地標。
在當今城市發展的脈絡中,社區服務中心(或稱鄰里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已悄然成為居民生活的核心錨點。它超越了傳統行政場所的范疇,日益演變為集政務服務、鄰里交往、文化展示、精神培育于一體的綜合性樞紐。是政策落地、服務延伸的窗口,更是凝聚社區情感、展現時代風貌、傳遞文明理念的生動載體。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瓷器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精湛的工藝技術,成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而在眾多瓷器種類中,上虞越窯青瓷以其溫潤如玉的釉色、簡約流暢的造型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獨樹一幟,成為了中國瓷器文化中的瑰寶。從東漢中晚期至五代時期,上虞越窯青瓷經歷了從創燒、鼎盛到低落、復興的曲折歷程,見證了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變遷。本文旨在通過深入探索上虞越窯青瓷的發展歷程、技藝特點以及文化內涵,展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同時展望其未來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設計方案以《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方案設計結合陳列大綱內容,運用多種陳展手段,充分展示大量的館藏珍貴文物和圖片資料,避免圖板加展品的單一陳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