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當代展覽設計的視覺體系中,色彩是空間情感傳遞的核心元素之一。它作為一種超越語言壁壘的溝通媒介,能夠快速且直接的將展覽主題基調強烈且明確地傳遞給觀眾,并通過色相、明度、純度的層次變化塑造展覽空間的視覺次序,引導觀眾的參觀動線,對觀眾進行情感的滲透與情緒感染,讓觀眾在展覽中更容易產生深度的心理共鳴。
1、色彩學基礎與情感映射
色彩心理學是一門探究色彩對人類心理影響的學科。在藝術創作領域,繪畫中的色彩是藝術家敘事的核心方式,戲劇中舞臺的色調變換也構成了場景意境的重要組成,藝術設計中的色彩搭配更是傳遞設計意圖的關鍵紐帶。從物質生產到精神創造,色彩都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參與著人類對自身和環境的認知構建和意義表達。
通過探究色彩對人類心理及行為的影響表明,色彩對于人類心理的影響呈現出雙重屬性——它既跨越了文化種族產生生理共性,又因為特定文化語境形成了認知差異。從生理層面來說,色彩會直接引發人的心理反應,如藍綠色系讓人有冷靜、清涼的感覺,通常能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在展廳中使用能營造出平和寧靜的氛圍,讓觀眾的心態更為放松;而紅橙色系則會讓人有激烈、熱情等感覺,更容易激發興奮情緒,在展廳中使用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從文化層面來說,色彩的心理意義又深受文化符號系統的影響,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就會被賦予截然不同的含義和情感聯想。如白色在基督教文化中,象征著無辜和勝利,是歡欣、喜樂的,與神圣純潔緊密相連,米蘭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等多個教堂就大量運用白色進行裝飾,傳遞出莊嚴圣潔之感;而在我國的傳統中,白色則常常與肅穆、哀悼相關聯。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使得色彩對心理產生的影響始終處于“生理本能”和“文化符號”的動態平衡中。
因此,在展覽設計中對于色彩特性的把控尤為重要。展覽空間作為觀眾與展品互動交流的媒介,一方面需要借助色彩生理層面的影響,選用符合展覽預期觀眾狀態的色調來調節觀眾的情緒和狀態;另一方面還需充分考慮和尊重文化層面上的認知差異,通過色彩符號來呼應展覽主題,為展覽設計定好基調。色彩在展覽中已超越了單純的裝飾性功能,而成為快速傳達主題、強化內容認知、引導觀眾情緒的重要載體。
2、博物館展廳中的配色方式及情感引導
展出內容和色彩搭配之間有著密切關聯。不同色彩搭配的視覺效果會產生不同的觀展感受,比如使用高飽和度的色彩對比或是使用單色的明度漸變,以及使用低飽和度的色彩等搭配方式,都能夠構建出不同的展廳效果和情感引導,讓展覽空間能夠更加契合展覽內容,并充分渲染出展覽意境。
3、高飽和度撞色
在展廳設計中,高飽和度色彩的對比運用,能夠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打破觀眾的感知慣性,醒目的色彩標識猶如一聲尖銳的高音,能夠快速引起觀眾的注意,激發起觀眾的參觀興趣。例如成都博物館“光影浮空:歐洲繪畫五百年”展覽序廳的設計,以高飽和度的黃色和藍色形成撞色背景墻,搭配上巨幅油畫作品,背景墻這兩個撞色的選擇,既是繪畫里最重要的“三原色”,又是油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中黃”和“鈷藍”。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下,視覺對比體現出了古典藝術與現代展覽空間的對話,在帶給觀眾強烈的藝術感的同時,也增強了觀眾對展覽的好奇心、對展出的繪畫作品進行深度探索的興趣。在上海博物館“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中,展廳以正紅色和偏冷的綠色相搭配,形成高飽和度撞色,以此呼應紅山巖體與紅山玉器。利用紅色的墻面與綠色幾何造型的裝置產生視覺對比,既強調了“紅山文明”展覽的特征,又通過色彩對比的強烈張力吸引觀眾關注展品與文化語境。
“龍騰中國——紅山文化古國文明特展”
采用紅綠撞色以呼應主題
明度和色度漸變
明度和色度漸變的色彩設計起到讓色調產生平緩的過渡作用,可讓展廳在維持敘事連貫性的同時,又富有節奏感的變化,就像舒緩的曲調,讓觀眾在參觀時可穩定地感知展覽節奏。如上海久事美術館“日月光華——2024國際當代藝術展”采用單純的黑、灰、白的明度漸變,從展廳入口區域的深黑逐漸過渡至展廳中段的中灰,最終銜接至出口區域的純白。這種無彩色系的明度變化既與展覽的主題相呼應,也非常符合當代藝術畫展的調性。云南省博物館“從西南夷到益州郡——戰國秦漢時期的云南”展覽,在展覽每個部分都運用了同色漸變的過渡效果。例如,在展覽第一部分中配合燈光采用了黃色中不同色度的過渡,使展墻、展柜、展臺、場景都保持在同一顏色中,但又因顏色的冷暖和明度不同,使展覽的層次更加豐富。
“日月光華——2024 國際當代藝術展”
使用黑、灰、白過渡以呼應主題
“從西南夷到益州郡——戰國秦漢時期的云南”
各部分采用單一色漸變,豐富展覽層次
展覽設計中還可通過豐富的色彩做有序的漸變,以此引導觀眾感知空間節奏變化。在德國維特拉設計博物館(Vitra Design Museum)“Color Rush”展覽中,荷蘭設計師薩賓·馬塞利斯(Sabine Marcelis)以弱化展墻和展具的概念,把數百件展品按不同色相做梯度排列,形成了從低明度到高明度的彩虹色漸變空間,這種豐富的色相和明度的漸變,不僅讓觀眾能夠沉浸于美妙的色彩空間之中,更通過視覺上的色彩層次遞進,建立起對展品色彩的整體概念。
5、低飽和度大地色系
低飽和度大地色系憑借其柔和的視覺特質,像一曲時隱時現的輕柔低吟,能夠弱化環境的干擾,為觀眾營造沉靜的觀展氛圍,讓觀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展品本身。例如在大英博物館的雕塑展區采用與雕塑材質相協調的低飽和度石材作為底座及背景,因為石材本身淺灰、米黃等的低飽和度色調,與雕塑本身形成了視覺呼應。這樣既避免了色彩對雕塑形態的干擾,又因為同色系的調和而強化了展品的歷史厚重感。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MOCAA)的空間設計中,以低飽和度石材為主要材質,整體的色調貼近非洲大陸的土壤與巖石色彩。通過這種“大地色系”的低飽和度表達,呼應了非洲藝術與大自然的緊密關聯,讓觀眾在展覽空間里也可感受非洲風情。
6、材質與光影、色彩搭配的作用
在展覽中,色彩的情感表達也需要借助材質和光影的配合,才能更充分地展現出來。不同的材質特點與光影效果結合起來,再配以不同色彩,能夠更明確的傳遞展覽信息,也能夠讓展覽所需傳遞的情感更加鮮明和具象化。
7、使用啞光材質與冷色調結合
啞光材質屬性比較內斂,很能襯托出冷色調的冷靜質感,二者結合比較適合塑造科技類展覽所需的理性、簡潔氛圍。如蘋果品牌展廳,大多采用啞光鋁制材料搭配銀灰色系的冷色調:啞光的表面減少了光線的雜亂反射,增強了展廳的高級感、現代感;銀灰色本身更貼近金屬的質感,在視覺上更符合電子產品,可帶給人一種工業設計感、高科技感。這種搭配使整個展廳呈現出簡潔且專業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一進門就可直觀地感受到科技化的氣息與現代化的氛圍。
8、用光滑的鏡面與暖色調搭配
鏡子的使用在藝術展中也經常可以見到。鏡面本身對物體有復制的作用,多鏡面間相互反射,能夠起到折射重復的效果,也會強調和放大這些物體的特質,從視覺上對觀眾起到情緒帶動的作用。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無限鏡屋”展覽便是典型案例。其展品紅色的暖色調與鏡面反射形成巧妙配合:紅色會讓人產生興奮、熱烈的情緒,通過鏡面的反射,讓紅色在空間中無限延伸,形成了一個沉浸式的紅色幻境。當觀眾置身其中,能夠感覺到被全方位的紅色包圍,進而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綜上所述,無論是不同配色組合帶來的多樣性的情緒引導,還是色彩與材料組合帶給觀眾的獨特感受,都表達出色彩在展覽中起到的情感作用。但觀眾的情感需求是在不斷變化的,展覽的主題與形式也在不斷的創新,需要持續的研究和探索,才能不斷地豐富展覽設計語言,運用色彩、材質等搭配方式直擊觀眾的內心感受,讓觀眾在展覽空間中產生更強烈的沉浸體驗和更深的情感關聯。這也是研究展覽設計中色彩與情感關系的核心意義。

在展廳設計的絢麗舞臺上,每一項創新元素都如同閃耀的星辰,為這個空間增添獨特的魅力。而 LED 地磚屏,宛如一顆璀璨且極具活力的新星,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強大的功能,徹底顛覆了傳統展廳地面的呈現方式,成為連接觀眾與展示內容的靈動紐帶。作為專業的展廳設計及施工一體化公司,憑借在多媒體解決方案領域的深厚造詣,我們見證并助力 LED 地磚屏在眾多展廳中大放異彩,現在,就讓我們一同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如何讓黨建教育深入人心,讓紅色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答案或許就藏在“沉浸式體驗”之中。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那些精心設計的黨建展廳,探索它們是如何通過沉浸式體驗,打造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紅色教育空間的。

乘勢而上創偉業,接續奮斗譜新篇。自古以來中國就是農業大國,以農為本的觀念根深蒂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伴隨著全球數字化進程的加快,農業數字化也愈演愈烈。特別是近兩年,數字化農業異軍突起,有效維護了農產品供應鏈的暢通,穩定了農業經濟,也沖擊著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業主題展廳作為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配套設施,發揮著展現農業科技成果、普及現代農業知識、加速農業現代發展,助力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作用。

在企業形象的展示與文化傳承的舞臺上,企業文化展廳宛如一顆璀璨明珠,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它不僅是企業歷程的見證者,更是連接企業與客戶、員工的情感橋梁。那么,如何匠心獨運地設計一個令人矚目的企業文化展廳呢?且看以下深度剖析。

企業文化墻展廳的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項目,旨在通過視覺、互動和體驗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企業的科技創新精神、企業文化、發展歷程及未來愿景。以下是企業文化墻展廳設計的一些關鍵要點:

工程展廳需以 “工程硬核屬性” 為根基,通過 “可看、可感、可互動” 的設計,呈現企業發展、技術成果、工地場景與項目全貌,其中企業介紹、技術中心、智慧工地、沙盤展示四大核心板塊需形成邏輯閉環,構建 “從企業到項目、從技術到落地” 的完整敘事。主題定位需緊扣企業核心優勢,如基建企業可聚焦 “筑路架橋:賦能城市生長的工程力量”,裝配式建筑企業可側重 “預制未來:讓建筑更高效、更綠色”,并結合受眾差異(客戶關注資質案例、政府單位重視質量效益、從業者聚焦技術細節)預留分層信息,確保不同人群各取所需。

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有這樣一些特殊的空間,它們不僅是黨員群眾交流互動的溫馨家園,更是傳承黨建文化、弘揚紅色精神的重要陣地,這就是黨群服務中心。匠心獨運的設計,讓這里的每一處細節都散發著濃厚的紅色氣息,訴說著黨的光輝歷程。

互動技術在建設科技數字展廳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參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科技數字展廳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觀眾,讓他們能夠在展覽中與展品互動、參與其中,極大地提升了展覽的吸引力和教育性。以下是科技數字展廳的三大特點:

醫療器械展廳作為連接醫療技術、行業從業者與公眾的重要橋梁,既承載著 “展示前沿設備、傳遞專業知識” 的核心使命,也需兼顧 “科普教育、行業交流” 的多元需求。不同于普通科技展廳,醫療器械展廳需在 “專業性” 與 “可理解性” 之間找到平衡 —— 既要精準呈現設備的技術原理、臨床價值,又要通過科學的展示設計,讓專業觀眾(醫生、行業研究者)獲取深度信息,讓普通公眾(患者、健康關注者)看懂醫療科技的應用價值,成為醫療科技傳播與行業創新交流的核心窗口。